随着四川“英才计划”2023年选拔工作的结束,2月17日,由四川省科协、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主题为“与时代同行 逐梦2023”——四川省2023年“英才计划”师生见面会正式在川大附中举行。
据了解,今年入选四川省“英才计划”的学生总共60名,来自全省15所高中,主要是高一高二的学生。
见面会上,60名中学生在现场还进行了拜师,并开启为期一年的培养。
可能有家长会好奇,和大家相对更熟悉的“强基计划”等方式相比,“英才计划”似乎有些陌生。
那么,这是个什么培养计划?60名学生如何选拔出来的?对于未来升大学有什么帮助?我们在现场向相关负责人请教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以下为问答实录,带你快速知晓这个培养计划。
▲2023年四川省“英才计划”师生见面会现场
1、“英才计划”是一种新的升学方式吗?
实际上,“英才计划”不是一种升学方式,也不是一个新“计划”。
早在201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就联合发起“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各个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此前,“英才计划”在北京、成都等15个试点城市开展,被选中的高一高二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在试点大学里跟随著名教授专家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2023年,“英才计划”总共覆盖25个城市,包含58所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学科,选拔培养1700名中学生。
2、四川有哪些试点大学,又有哪些导师?具体有介绍吗?
今年,四川共有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入选该计划。参与今年“招生计划”的15个导师团队有13个来自四川大学,2个来自电子科技大学。
▲2023年四川省“英才计划”导师团队
3、今年哪些学生入选了,来自哪些学校?如何申报?
今年“英才计划”全国1700个名额里,四川总共有60个名额。四川选定了18所参与中学,包括大家熟知的“四七九”,不过最终只有15所学校成功入选名单,选拔出了60名学生。
目前,“英才计划”报名不支持自主申报,主要由学校进行组织申报。此外,“英才计划”也需要一定门槛才能报名。该计划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才有资格报考。
来自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2级4班的杨振一告诉记者,自己是高中开始开始了解“英才计划”的,当时学校给大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还给大家提供了导师和研究项目的详细名单,供大家参考了解。
作为今年入选“英才计划”的一名同学,他目前选择的是生物领域方向,综合成绩位列全年级8%,“当时全年级总共有80人参与,先后通过学校初试、老师评选等多个环节,然后推荐符合资格的同学参加网上填报,最后再通过全省的面试。”杨振一说。
至于选择参加该计划的原因,他提到,如果能在高中的时候就跟随顶尖高校教授,进行前沿领域的一些探索,能够拓宽思维、扩展视野,同时关键还能学习到高中、大学课本上都没有的一些东西,也是自己非常希望做的。
▲2023年四川省“英才计划”入选学生所在中学及人数
4、“英才计划”有哪些培养方式?具体可以干些啥?
目前总共分为三种。
一类是导师培养。导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保证与学生见面次数、并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而且要求学生在培养周期内到校参加培养不应少于10次。
二类是中学培养。参与中学要选派科技教师或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训和沟通方式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任务,配合高校导师做好学生日常培养。
三类是科学实践与交流活动。各学科工作委员会每年会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提高同学们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5、“英才计划”对升学有哪些帮助?
有高校老师告诉记者,“英才计划”和考大学没什么太大关系,不过“英才计划”的导师都是在相关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导师,如果有师从这样导师的学习经历,在参加其他升学选拔时会很有优势。比如参加“三位一体”或“强基计划”,就会有一定优势。
另外,“英才计划”学生可直接报名参加大学里的拔尖计划,以后还想申请国外高校,这样的经历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背景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英才计划”选了物理,参加“三位一体”的物理专业的选拔时也会有些优势,但要是参加土木工程专业等其他专业的选拔,可能优势就小了。
6、是否有参加过“英才计划”的学生来现身说法?
作为师从林宏辉教授团队,同时也是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2级优秀学员代表的王秋仁告诉记者,自己是在高一的学校选修课上接触到了生物实验课,也因此喜欢上了生物方面的内容。
他说,自己是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的,由于自己选择的是生物学科,项目主要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平时会把现代分子生物学这本书作为参考,当遇到有不会的问题时,平时也会去找导师看。导师从来不会因为我问简单的问题而有所意见,从来都是及时解惑,或者是给出提示,让我及时学会领悟。”
此外,他也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管是在选择什么领域,一定都要注意记录实验。不仅要写下来,而且还要写得常详细和清楚,“当时实验在得到了结果后,往往也可以根据结论再去写论文。”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川大附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相信在中国科协、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导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聚天下英才,书创新伟业。同学们也能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奋勇驰骋,不断探索、勇往无前,谱写华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